按照分配理論,在土壤/沉積物一水系統中,污染物的性質決定其分配行為(比如辛醇一水分配系數越高,它在土壤有機質中的吸附分配系數就越大)。土壤/沉積物對有機污染物的吸附一解吸是可逆過程,也就是說有機污染物從土壤/沉積物中解吸時應該沒有滯后現象發生。如圖4,如果解吸完全可逆,則溶質(1,2-二氯丙烷或1,2-二氯丙烷)的解吸等溫線應和吸附等溫線重合,即應符合線性解吸;當土壤中含有溶質濃度為,用不含溶質的水解吸時,解吸平衡后(C,動應落在圖中等溫線2上的A(C,,q9)點,而實際解吸為非線性的;平衡后(C,q)落在圖中等溫線1的B<Q,qa)點上,顯然有Q《Q,即1,2-二氯丙烷和1,2-二氯丙烷的解吸存在明顯的滯后效應,并且土壤中溶質濃度為越大,滯后效應也越大。解吸滯后的主要原因是有機物在吸附過程中發生了鎖定,有機質中非解吸點位的存在是有機質中有機物污染物發生鎖定的根本原因。土壤顆粒中有機質和粘土礦物是吸附有機污染物的兩個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膨脹粘土礦物的化學吸附,能明顯增加土壤中除草劑的含量,同時造成進人粘土礦層間的有機污染物解吸困難。指出,當土壤有機質含量小于2%時,粘土礦物與有機質共同對土壤有機污染物的吸附和滯留能力起重要作用;而低有機質含量允許阿特拉津快速進人土壤吸附區域內部本文研究的三種土壤樣品的總有機碳均小于1%且很接近,但勃粒含量不同。而1,2-二氯丙烷和I,2-二氯丙烷在三種土樣中的解吸行為有明顯差異。這說明土壤中TOC含量不是其解吸的主控因素。1,2-二氯丙烷和1,2-二氯丙烷在三種土樣的解吸難易程度與粘粒含量存在對應關系,赫粒含量高的難于解吸。m.yunshisz.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