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土壤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質見表1。測試結果表明,三種土壤二氯乙烷的有機碳含量差別不大,而茹粒含量有明顯的差別。1,2-二氯丙烷和1,2-DCP在三種土壤二氯乙烷均未檢出。根據三種土樣對1,2-二氯丙烷和1,2-DCP的快速吸附平衡時間試驗結果(數據未列出),在低濃度實驗中,水相中1,2-二氯丙烷和1,2-DCP的濃度在36h后穩定;而在高濃度組實驗中,水相中濃度在24h后穩定。三種土壤二氯乙烷的吸附平衡時間與污染物加入濃度有關,1,2-二氯丙烷和1,2-DCP的液相濃度越低,達到平衡所需要時間越長。在等溫吸附試驗中,將48h作為吸附平衡時間。同樣將48h作為解吸平衡時間,考察解吸的滯后性。該污染場地包氣帶中1,2-二氯丙烷和1,2-DCP的最大檢出濃度分別為73.6!g/L和11.2!g/L,據此確定吸附等溫線試驗的液相平衡濃度達到300~500愧/L時為試驗終點。試驗表明,三種土壤樣品對1,2-二氯丙烷和1,2-DCP的吸附均呈現出較好的線性(圖1),可采用Henry等溫方程擬合(結果見表2。式(l中,9為平衡時污染物在固相中的濃度。為污染物在液相一固相的分配系數((L/kg>,C為平衡時污染物在液相中的濃度土壤有機質是吸附非離子性有機污染物的重要介質。吸附是影響有機污染物在地下水中遷移的主要因素。分配理論認為,非離子型有機化合物在土壤/沉積物一水系統中的吸附存在兩種主要機理:(1分配作用,即土壤有機質對有機化合物的溶解作用。在整個溶質的溶解度范圍內,其吸附等溫線是線性的。分配作用與土壤表面的吸附位點多少無只與有機化合物的溶解度有關。(2)吸附作用,即土壤礦物質對非極性有機化合物的表面吸附,它主要靠范德華力和各種化學鍵力(如氫鍵、離子偶極鍵、配位鍵及7T鍵)的作用。其吸附等溫線是非線性的,吸附作用過程存在競爭吸附。三種土壤對1,2-二氯丙烷和1,2-DCP的吸附等溫線是線性的,和Chiou等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該吸附以分配作用為主,即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決定其吸附行為,土壤礦物的表面吸附作用可以忽略。但三種二氯乙烷的Ka和TOC值很接近,尚不能有力地闡述Ka和TOC值的正相關性。m.yunshisz.com |